<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天是: 关注我们:  
        业内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关注 > 内容
        发布时间:2011-07-07      

              7月1日,证监会网站发布了三则公告,对于海普瑞IPO、九牧王IPO、上海医药再融资三个项目的6位保荐代表人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措施,这也是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首次对保荐人进行处罚。

            中投中信海通6保代被罚

            公告显示,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保荐代表人冒友华、王韬,在保荐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中,对发行人取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等事项的尽职调查没有勤勉尽责。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对冒友华、王韬予以警示。

            而这也是自海普瑞上市以来,监管层对于其闹得沸沸扬扬的“FDA认证”事件的首次回应。

            海普瑞在上市时以148元创下IPO“最贵”发行价,募集资金净额高达57.17亿元。发行价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招股说明书上自称的“国内唯一一家获得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而这一FDA的唯一性资格至今仍备受市场质疑。有媒体报道称,国内包括山东烟台东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数家公司的肝素钠产品已经获得了FDA认证。

            除此以外,海普瑞也由于业绩大幅变脸,导致其“第一高价股”的神话破灭,股价被“腰斩”,标榜及包装其高成长性的保荐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今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6.78亿元,同比下降16.30%;净利润更是降到1.52亿元,降幅达到39.11%。暗淡的一季报与海普瑞上市当年净利润增长49.5%的亮丽年报形成鲜明反差。

            另外,证监会对于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文富胜、牛振松在保荐九牧王IPO过程中,未按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核查程序,通过走访海关等相关部门,充分了解发行人合规经营情况,以及对发行人销售情况调查不充分的行为予以警示。

            证监会同时对于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相文燕、苏海燕在保荐现代制药公开增发申请过程中,存在对发行人有关财务会计问题未进行审慎核查和独立判断的问题,尽职推荐工作不充分、不及时的行为予以警示。据查阅,这也是监管部门近几年来极为罕见的对再融资项目保代的处罚。

            强化IPO中介机构责任

            有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自“胜景山河”事件后,证监会便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进一步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改事后问责为过程监管。并表示将重点关注历史上被处罚过保荐人的项目,实行差别化对待,对出现问题的机构和人员再报项目的审核进度放缓。

            今年4月,证监会发行部宣告发审过程增加问核程序,并且建立了保荐代表人聆讯制度和未通过发审会审核项目的签字保荐代表人问责机制,将监管关口前移,并将所有保荐项目纳入监管范围,对于保荐代表人尽职调查工作情况作了更明确和严格的要求。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立项、尽职调查、内核、发行审核、定价与销售、上市保荐、持续督导等保荐业务各阶段的制度建设与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

            证监会相关人士在本月的保代培训上通报称,截至2011年6月24日,共有保荐机构73家,保代1818人,准保代900多人,“保代+准保”占投行从业人员40%。目前主板在审企业455家(IPO有287家),保代利用率50%;创业板在审企业202家(全部是IPO),保代利用率2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